前言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大规模阅兵,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阅兵式的高潮出现在“不朽军团”的大游行,人们高举二战期间参战先人的肖像走过红场,纪念为反法西斯做过贡献的老兵,参与者包括俄总统普京。
在这些肖像中,有若干中国抗战领袖和老战士,还有一个帅气的中国人似乎让人们感到陌生,他的名字叫做王立臣。举着他的肖像的,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首席俄语播音员刘霞,王立臣便是她的丈夫。
名不见经传的王立臣,却有着传奇般的战斗经历。在1945年8月前苏联对日宣战前夕,他曾经以空降的方式,参加了中国伞兵特遣部队对牡丹江日军的突击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国力的影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虽英勇奋战,但一直受到装备低劣的困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武装,更是以“小米加步枪”著称。所以,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居然能有伞兵部队。而且确是一支具有空降能力的中国军队,而且正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这支部队的番号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共编四个教导步兵营,一个无线电营,一个自动枪营和两个迫击炮连,旅长周保中。该旅实行军衔制,大部分人员经受过伞兵、滑雪、发报、爆破等训练,是一支正规化的特种部队。
1940年前后,由于受到日本关东军的疯狂攻击,东北抗日联军部分人员退入前苏联境内,驻扎在维亚茨克、乌苏里斯克等地。1942年开始,这支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换装全套最先进的苏式装备,并在此后数年中积极活跃在中苏边境上,继续对日军展开艰苦的战斗。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良的装备相得益彰,使他们的战斗力十分强劲,日军在档案中称其为“伏罗希洛夫部队”,描述其战斗力可以“一骑当千”。
1945年东北抗日联军参加东北反攻作战
1945年夏,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已经出现曙光。按照雅尔塔协定,完成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前苏联红军,开始将主力向东线转移,准备开始“远东战役”,进行对日作战,力图消灭中国东北境内日军。日本关东军则紧急对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开拓团成员进行动员,迅速扩军到百万人,试图垂死挣扎。
1945年4月底,中共东北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七大制定的方针,提出了东北抗联参加东北反攻作战的计划。这个行动计划为苏联远东军区司令部所采纳,并成为苏军对日作战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官兵闻讯纷纷请战,指挥员周保中、李兆麟、崔庸健、刘亚楼、卢冬生等参与了盟军“远东战役”的筹划。8月9日,前苏联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发起对东北日军的攻击,远东战役正式打响。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近四百名官兵编入苏军前线各部队,作为尖兵和向导投入了解放东北的战役。
而在此之前,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已经派出另外两部分兵力,先盟军一部杀入东北境内。7月下旬,周保中派出夏礼廷等特遣小组从地面返回国内,与预先潜伏的刘雁来等部队接头,展开积极的侦察和爆破等行动。8月,通过与前苏联远东情报局等合作派出飞机,出动近三百名伞兵特遣部队,对分散在东北境内的五十七个战略要点实施空降,以唤醒地下组织,攻击日军重点目标。这些点包括牡丹江、鹤立、辉南、长白、磐石、蛟河、拉法、海龙、海拉尔、洮南、鲁北、通辽、开鲁、扎赉诺尔、赤峰、长春、满洲里、大索伦、佳木斯、林口、海林、东宁等。每个点根据任务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不等。
他们在消灭关东军的过程中起到了类似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特种部队的作用。但是由于孤军突出敌后,这些优秀的战士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无线电营教导员王一知上尉撰文说:“我军的牺牲也是惊人的。自8月8日宣战以后,仅20多天的时间里,我抗日联军派出的几批先遣支队,大部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5名战士伞兵特遣队空降牡丹江
抗联对牡丹江的突击,便是这一系列空降行动之一。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伪满时期为牡丹江省省会,也是日军在东宁要塞西部的主要后方基地,在市内及其周边地区秘密建筑了四个可大量屯兵的军事要塞,勾连十余条铁路、公路军用干线和六个飞机场。它横亘在东清铁路东段中央,盟军从绥芬河、东宁向哈尔滨进军,必须拿下牡丹江。因此,苏军首脑和东北抗联决定组成特遣队,空降牡丹江,为消灭关东军,解放东北打开进军通道。
1945年8月8日夜,王立臣随同三十四名战友登上运输机,开始了对于牡丹江的突袭行动。主要目的是在各个要点发起突袭和为盟军提供日军最准确的情报。他们这支不大的部队,总指挥官是抗联威名赫赫的第三十二团团长李明顺。
李明顺的经历堪称传奇,他本是东北军下级军官,在九一八事变后“拉杆子”上山,啸聚山林,报号“天德”,很快因英勇善战,处事公平名声大噪,其地位相当于当地绿林的总瓢把子,从牡丹江到宝清的山寨,对“天德”都十分尊敬。由于“天德队”内部中共地下党员的教育引导,李明顺最终率部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1939年率部退入苏联境内。此后数年间,因其人脉深远,骁勇异常,经常带三四人深入日占区活动,是抗联教导旅中有名的独行侠。
这次随同他空降牡丹江的部下,有些曾多次执行类似任务,也有的此前尚未完成空降训练,仅仅在伞塔跳过伞,甚至有人连飞机也没有见过,不免紧张。李明顺巧妙地对他们进行了分组,三至四人一组,新老搭配,命令下降后不集合,按照各自目标分头行动。
姜德少尉,便是牡丹江空降组的成员之一。被授予苏联少尉军衔的抗联教导旅伞兵军官姜德此后参加了多次战争,并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中校军衔,长期担任伞兵教官。这个小组成员包括总指挥官李明顺,加上姜德、赵魁武和孙吉友等三名官兵,姜德是无线电报务员。
根据采访和李明顺家人提供的信息,他们是从苏联远东境内的法拉机场(中国人称为“蛤蟆塘机场”)登机的,空降目标为牡丹江至海林之间。
据资料记载,在飞机上有苏联远东军事情报局的特工人员指挥空降的进行,因为没有自己的航空兵,抗联教导旅每一次空降都是中苏联合的行动——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点让抗联教导旅少校政治教官刘亚楼(当时化名王松)上将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但肯定因为这一点,使姜德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伞兵部队的创始人之一,在汶川冒死突入震区的中国伞兵们,可说正是他的晚辈。姜德事后回忆自己接受伞降训练的时间并不长,突如其来的空降命令让他有点儿紧张,但是——“跳也就跳了。”
行动在深夜开始,他们每人都配备了一大包装备。包括枪支、三百发子弹和三套服装——抗联教导旅军服(与苏军通用)、日军服装和便装。由于最近抗联部队连连空投入境,日军加强了防范,所以空投的运输机还没有进入预定地点,已经遭到地面日军密集火力的阻击。在枪炮组成的火网面前,李明顺等人毅然实施了强行空降。
所谓强行空降,又名“高跳低开”,是伞兵在面对地面火力时,为避免成为活靶而延迟开伞的技术,危险性极大。汶川地震时我某集团军为侦察映秀镇灾情便实施过这种方式的跳伞。
姜德因为是第一次跳伞,未敢实施这样的危险动作,他开伞的位置较高,隐约可以看到下方有两个小白团,便是李明顺和赵魁武。幸运的是日军的子弹没有打中姜德,他和李明顺都成功地落到了地面,但他们的战友孙吉友却因开伞太晚不幸遇难。
伞兵的特点是作战地域宽广,所以往往一个部队的空降兵落地后距离遥远。但这次空降中,因为跳伞高度比较低,姜德等人却距离不太远。一个几率极低的巧合出现了——李明顺降落的地方,与姜德落地的地方所距就在视线范围之内!姜德身背三十斤重的电台,可能也增加了他降落的速度,使他“追”上了战友。
在姜德等人落地的时候,日军已经冲出树林,正在朝着他们射击!
眼看就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战斗。
李明顺打出中国伞兵教程中的经典一枪
牡丹江的空降之危险,主要因为当时日军已成惊弓之鸟,大量开拓团成员被征召进入军队,准备迎战盟军的大反攻,一时,在东北的日军数量再次恢复到“百万关东军”,所以,姜德少尉一行正落入重围之中。
跳伞的时候,空中正飞舞着日军高射炮红色的弹道,完成落地的姜德正落在一个池塘之中,所幸水并不深,只到膝盖。
此时,池塘对面的白桦林中,一名日本士兵正冲出树林,立姿举起步枪,正要朝不远处的李明顺团长射击。姜德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场面——天色尚未完全放亮,刚刚落地的李明顺,背后还拖着来不及甩掉的大伞,手中的枪已经喷吐出一条蛇形的火焰!
空降的时候,李明顺等每人都携带了两支枪,一支冲锋枪和一支手枪,背电台的姜德只携带一支枪,根据记载,这是一支手枪。
根据战斗的描述,李明顺使用的似乎是一支波波莎冲锋枪。他应该是和那名日军同时打响了。估计李明顺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射击的动作,成为后来中国伞兵教程中的教范。据说,这不是苏联伞兵的做法,也没有世界任何一国伞兵这样做过,而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射击动作。
李明顺的射击姿态是身体低伏,冲锋枪放在腰间便已经开火。这种“腰枪”射击完全无法瞄准,要靠弹着点修正射击姿态。而且,还用手按住波波莎冲锋枪发烫的枪口,避免它射击中出现跳动影响精度。
曾有一位人民解放军大校军官,在笔者等人重现这一幕时立即被吸引住,问道:“是谁这么打枪的?!”接着补充了一句,“这个枪,非百战老兵打不出来啊!”
他说对了,能够活着打到1945年的抗联战士,每一个都是百战老兵。
于是,那个日本兵当即倒在百战老兵李明顺的枪下。李明顺和姜德、赵魁武切断伞绳,干脆利落地冲出了重围。
他们到达牡丹江的第二天,前苏联红军发起攻击,日军溃兵开始出现,在仅凭三人消灭一股日军溃兵后,14日李明顺等人终于到达了此行目标——牡丹江市以南的海浪大桥。此时,盟军已经攻入牡丹江,大量日军朝这里涌来。在占领大桥风险太大的情况下,李明顺通过姜德呼唤苏军火力支援。很快,炸弹从天而降,将这座大桥拦腰斩断。这样一来,无论吉林敌军向牡丹江增援,还是牡丹江敌军南逃吉林,道路都被切断。绝望中日军惊慌失措,和滞留在牡丹江的侨民纷纷沿水路逃向林口、方正方向。
王立臣、吴长顺等小分队,也同样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牡丹江的日占时期,结束了。
第二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尽管东北的日军一直抵抗到9月上旬,但大势已去,这些顽固的武士道徒,不是提前找天照大神报到,便是黯然放下了军刀。
牡丹江的伞兵突袭作战,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一系列作战中的一环。在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中国军人们,包括王立臣、李明顺、姜德等,都完成了对故国的凯旋,返回故土。这支部队历经坎坷,最后只有几百名战士参加了解放东北的战斗,所以在很多资料中不曾记载他们的功绩。尽管他们的人数不多,却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夺回东北的战斗,是中国人最先打响。
2015年的红场,当不朽军团走过的时候,我们得知,这些英勇的中国人并没有被忘记,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史册中,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记忆里。
资料来源:中新网 CAC智库整理
[点击查看] 加拿大房价:大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房屋成交价格查询:
Copyright ©2024 Big Data - All Rights Reserved | Data Powered By BIG DATA | Designed By 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