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战场,是二战最早打响战争的战场,也是二战战火最后熄灭的地方。
日军的档案里有一段专门描述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内容,主要讲述抗联在哪里活动,突然在文中单独加了四个字:
”一骑当千“
这四个字是日军军官特别补充的。
一个人可以顶一千人。
东北抗联是唯一一支日军承认的、单兵作战能力比关东军还要强的部队。日本关东军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但是在和抗联作战中会吃败仗。
尤其是后期,抗联全剩下精锐老底子。那时候,在日军看来,一个抗联战士,比关东军一个连还要厉害!
东北抗联部队和正规军有什么区别?这支部队是如何形成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刚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局势大乱,沈阳和长春很快就陷入敌手。
国民党下层官兵是不干的,有很多爱国将领不会投降,于是就形成了两个抵抗中心:
一个就是东北南部的锦州地区,主要是张作相、张廷枢和黄显声将军指挥的部队,锦州是进入东北的要隘,如果还想收复关外,保住锦州还有机会往外打;
另一个是在黑龙江的马占山将军,很多在吉林的部队不肯投降,就从吉林退到黑龙江或者吉林的东部地区,形成一支抵抗力量。
从兵力上来说,我们并不比关东军人数少。东北军当时说我们没有飞机,日军飞机很厉害。但是,实际上,日军的飞机都是在沈阳缴获的东北军的飞机。
日军缴获了东北军大量装备,包括主炮、坦克、飞机,200多架飞机等。如果将这个力量用来抵抗的话,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东北军在南线先从锦州撤退之后,北线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这时,国民党中央政府下令取消了东北还在抵抗部队的番号,以此证明在东北没有正规军在与日本交战。蒋介石希望能够通过国联的调停来解决问题。
所以,东北地区抵抗日寇的这些部队,连正规军的番号都没了。
于是,这些部队就自发形成了一支新的力量——东北义勇军。现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从这支部队来的。
东北义勇军由黄显声将军的辽南义勇军、马占山将军的黑龙江义勇军,以及在辽宁的东部的一部分部队组成,最多时候多达20多个义勇军部队。
这支部队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导致当时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引咎辞职。
但是,义勇军只活跃了一年,到1933年基本失利。
一支几十万人的部队需要非常强大的后勤支持。并且,他们都是旧式军人,习惯于依靠后勤打仗,跟老百姓关系不好。
后勤跟不上、子弹打光,再加上中央不支持,他们中很多人就撤走了。
与此同时,日军不断地向东北增兵。
在日军的接连打击之下,义勇军逐渐支撑不住了。
这时,东北抗联出现了。
东北抗日联军“三虎将”血战东北!
1932年4月,赵尚志在哈尔滨袭击日军的凯旋列车,打响了东北红色抗战的第一枪。
日军损失惨重,据在华日军报道:日军被消灭13人。但是,日本国内记载的数字高达150余人——在日本国内需要隐瞒损失。
在北满地区,赵尚志就开始逐步建立北满的抗联部队。
在吉林东部,有些撤退到这里的义勇军形成自卫军。周保中将军在这些残部的基础上,建立了吉东的抗联部队。
在南满地区,杨靖宇开始建立磐石游击队。
1935到1936年间,东北抗联发展得相当好。这时,他们控制了主要交通线。
他们开始在吉东、南满、北满三个地方发展三种不同的部队,一共11个军,总兵力大概3万多人。
这三个部队有各自的领导人,他们有各自的治军思想,这三个人正好就是抗联的三任总司令。
其中,杨靖宇和赵尚志的性格和外形正好相反。
杨靖宇身高1米9,高大威武,在中国人眼里状似天神,很多人都很服气他。
赵尚志身高可能不到1米6,长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
俩人的打仗手段也相反。
杨靖宇是一个典型的游击战大师,就连日军也非常钦佩他的战术。他的部队主要在南满地区活动,是东北抗日联军中唯一的步兵队。
他原来也是骑兵队,跟日军作战灵活性比较好。但是,为了跟老百姓搞好关系,在进山作战之前,他把马全送给老百姓耕地了。
他善于打游击战,带着日军在崇山峻岭转半个月,一点不着急。半个月之后,突然抓住一个战机,狠狠攻击敌人。
然而,游击战也非常艰苦。日军用汽车道把山林分成很多小块,然后把山里的居民全部迁出,搞“集团部落”,也就是把人集中居住。
日军想:你杨靖宇不是厉害吗?你不是跟老百姓鱼水关系吗?我就把水掏干了看鱼往哪跑。
赵尚志在北满地区活动,他的兵力最多。他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麾下军队非常正规,制定了军衔制度和严格的着装要求。
他们的服装有鲜明的苏联红军特色,如尖顶的、顶部有疙瘩的布裘呢帽,像保尔·柯察金戴的头盔一样的帽子。
赵尚志作战堪称鬼斧神工!只要是他要打的地方,没有打不下来的。但是,当70万日军压境的时候,赵尚志的正规部队也很难抵挡——兵力太悬殊,北满遭受了很大损失。
我们很感慨:二战时,波兰、法国和挪威亡国的时候,没有一个总司令为国家而牺牲。但是,东北抗联两任总司令——杨靖宇和赵尚志都战死沙场!
杨靖宇打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壮烈牺牲。
赵尚志的小部队被叛徒盯上,在最后一刻,当他被叛徒从背后击中的时候,反手一枪将叛徒击毙。
东北抗联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总司令周保中将军
他不是东北人。他本名奚李元,是云南白族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他的战术对日军比较奏效,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特种作战。
他的部队撤到境外的时候只剩下一千多人。由于这支部队跟苏军联防,用了苏联红军的番号,称作“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简称“88旅”。
饿死也不投降的东北抗日联军!
抗战胜利后,在九十九顶子山的上游、拉林河上游还有部队在活动。
这时,日本已经投降有几个月了,然而他们并不知道。
那个地方山深林密,一般人不敢进去。当时,这个部队人数所剩无几,但是他们还坚守一个山寨。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军长汪亚臣在1940年就牺牲了,副军长也牺牲了,整个建制都不存在了,这些人还能在山里面坚持到抗战胜利!
按理说,他们这样的抗战英雄很容易成为高级干部,但是他们一个都没有。他们被接下来以后,相关工作人员问他们:是愿意继续跟着南下作战?还是愿意就地当农民?结果,这些人无一选择去打仗。
14年抗战太艰苦了!
这些人已经对战争极端厌恶。他们就隐姓埋名,在哈尔滨附近过着平静的生活。
1940年,日本为了准备与苏联作战,在东北大幅增兵到70万人,抗联总共才3万人,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险恶。
这时,很多部队为了保存实力被迫退到黑龙江以北,这才保留下最后一支部队。只有两个将军不肯走,一个是汪亚臣,一个是陈翰章。
陈翰章是杨靖宇将军靡下第三师的名将,特别乐观活泼而且相貌英俊。新闻记者出身的他认为肯定得打下去,所以一直在坚持。
东北抗联第十军军长汪亚辰将军,外号“双龙”,善使双枪,曾经是一名绿林好汉(山鹰队),后来成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汪亚臣特别善于藏住部队,所以他认为自己一定藏得住。每当弹尽粮绝的时候,他就下山去拦截敌人来补充弹药。汪将军就是在出山的时候被汉奸举报的。
在出山前,他曾经告诉留在山寨里这些老弟兄: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许投降!他们最后生活非常艰苦,甚至饿死,但是自始至终无一人投降!
抗战胜利之后,他们仍然在为中国人坚守着这一块土地。
偏巧,我在日方资料中也找到了有关记录。日本人关东军的作战大地图标注了抗日武装在活动的位置和数量,而且每月更新。
在这些图上,你会看到中国人不断地活动,即便后来有些部队被迫撤退到黑龙江以北,还是会不断派出小部队派进行抵抗。东北从未放弃抵抗。
我看过一张当时关东军作战图的照片,五常这里被标了黑圈,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日本关东军作战大地图上。
旁边有这样四个字:双龙残匪。
敌人所记载的,往往就是我们英雄的历史。
它告诉我们:“东北全境沦陷”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即便“上边”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然而,我们中国人在东北一直打了14年,都没有停下来。
英雄应被永远铭记!
其实,当我们追忆这些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抗联不是因为认为自己一定会胜利才会战斗到底,而是秉持着“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坚持下去”这样一种信念:
你可以灭亡我的身体,但是中国人的骨气一直在,我们中国人最后是不会投降的!我就这样要让你知道这一点。
所以,有的时候,跟其他的战士 “倒在胜利的黎明之前”或者“为胜利而战”不一样,他们是在为信念而战。
当我们今天在谈到“九·一八”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最值得纪念的就是他们。而且,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名字,我们应该知道他们做过什么。
我们也应该知道,当我们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这些人会做到什么。
因为我们的血脉里面就留着他们的血,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就能做到。
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会说压力很大,那么,就想一想他们。
当压力压到其他民族的头上,他们可能会被压垮。
但是,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会低头。
因为在我们骨子里流淌着的,是赵尚志、杨靖宇的血。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一定能扛得过去!
资料来源:瞭望智库 CAC智库整理
[点击查看] 加拿大房价:大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房屋成交价格查询:
Copyright ©2024 Big Data - All Rights Reserved | Data Powered By BIG DATA | Designed By 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