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s here
  • 联系我们
  • 生意交流
  • 社区服务广告
  • 服务
  • 关于我们
  • 主页
     人间大观园

    [中国民俗] “正月不剃头 ,剃头死舅舅“ 是怎么来的?

            2018-02-23 加拿大瞭望

                                        

         

                                            

                          

                          

                                              

    中国多地都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是如何来的?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孝经·开宗明义》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常把剃发、伤害身体等行为看做是对父母的大不敬。清朝之前,古人很少有剃发一说。

    美国越南裔画家lilsuika制作的一副简介图,描述了中国汉族剃发易服历史。清军入关之后,推行的“剃发易服”政策。“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

    许多汉人大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来源:儒风大家

    [点击查看] 加拿大房价:大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房屋成交价格查询:



    返回主页

Copyright ©2025 Big Data - All Rights Reserved | Data Powered By BIG DATA | Designed By 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