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法律规定男性成婚年龄一直要远远大于女性的
中国人受到儒家影响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家庭的传承。而早在儒家思想成型的周朝就有了男女成婚年龄的规定是所谓“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通常来说人们认为这是结婚的最早年龄,不过考虑到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因此笔者认为这是规定的最晚结婚年龄。不过无论是最早还是最晚男女的差异都达到了十年之久。
而到了春秋时期,由于古代条件的关系,孔子就提出了新的标准也就是“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以往,则自昏矣。”这里孔子明确的提出了结婚的年龄,也就是男子二十岁,而女子十五岁。这相比周人十岁的年龄差来说要小了不少,但是不可否认孔子也认为男子的成婚年龄应该要大于女子才对。
唐太宗也继承了孔子的这个想法,规定“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以礼聘娶,皆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而如果说唐太宗规定的是结婚上限那么,唐玄宗规定的就是下限了。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唐玄宗敕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这里男女的结婚年龄差不大了是两岁,但是下限依旧是不赞成女方年龄大于男方的。
人类进化史的选择:男女生理结构差异导致尴尬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如此呢?难道男人普遍有萝莉控情结吗?
当然不是如此,众所周知男性寿命其实往往要比女性来的短暂,而且男婴的夭折率也要高于女婴。从这个角度来说应所应当让女子年龄更大一些以婚配给注定寿命短于自己的男性。可是事实上恰恰相反,无论哪个国家大多数都能接受老夫少妻,而对老妻少妇包容度就要低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在线约会网站提供的有关约会数据图表,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女性更容易于被与她们年龄相仿或者更大的男性所吸引。但对男性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通常来说,一旦女性过了22岁这个年纪,那么她对男性的吸引力指数就迅速降低。
男性永远喜欢20来岁的年轻女孩
OKCupid总裁兼共同创办人克里斯汀·鲁德说:“28岁的女性觉得同龄的男性最有魅力,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她们40来岁。”相比之下,从男性的角度看,女性的魅力从二十岁之后便逐渐减弱。他承认:“这有点可怕。根据这一数据,20岁的女性就比22岁的女性火辣。”
而在鲁德的博客里,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男性年纪越大越倾向于寻找更年轻的女性。他这样写道:“拿中间值31岁的男性举例,他会把他的约会许可年龄标准设定为22岁到35岁之间——比他自己小9岁或大4岁。但是下行线随着年龄加剧形势更严峻;42岁的男性甚至会接受一个比他小15岁的女性,但不接受比他大三岁的女性。”
可见中外都喜欢老夫少妻的配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和人类进化有关。心理学近年分出了一个独特的分支叫做“进化心理学”。顾名思义也就是迎合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的心里活动,其中包括了性心理。
而大自然赋予女性的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生育后代,这一点无论相信无论男女都不会辩驳。而既然要生育后代,那么自然应该生育健康的、好看的后代才是。从过往的老照片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人类正在越长越漂亮。其实这点就和男性为何选择越来越漂亮的后代有着直接关系。就像长颈鹿进化,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长着长脖子的鹿更容易吃到高处的树叶,这样也就更难饿死也就更有机会留下自己的基因。而随着那些短脖子的鹿的基因因为更难留下的关系慢慢减少,最后被消融掉。到了最后那些长着长脖子的就留下来,长颈鹿就正式形成。套用在人类的身上,就是那些适合生育的漂亮的妹子更容易被男性看中。而由于生理的关系人类最为魅力四射的年龄段就在20-25周岁,过了这个年龄段无论男女身体不可避免都进入了衰退期。但是由于各种观念的缘故,男性的更多的被要求在经济上担负责任。这就导致了女性一过25岁,父母就开始“打折出售”,而男性到了30岁只要事业有成就万事不愁。
更为重要的是,女性在绝经前数年尽管仍有规律的排卵周期,但生育能力已开始降低。目前对女性晚生育年龄(生育高龄)尚无确切定义,但女性不孕在35岁后发生率逐渐增加。经典的关于女性年龄对生育能力影响的报道指出,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一直未妊娠妇女的百分比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不孕症发生率在20~24岁已婚妇女中占6%,25~29岁则为9%,30~34岁15%,35~39岁30%,40~44岁64%。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研究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资料均显示,即使应用辅助生殖技术,随着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仍逐渐下降,尤其是高龄女性妊娠率急剧下降,且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随其年龄增加而增加,表明ART治疗亦不能改变年龄导致的生育力降低。
女性妊娠能力下降的同时自然流产率升高,死胎发生率增加,活产率降低。国外研究中,流产指妊娠20周前自发性妊娠终止;死胎指妊娠20周后胎儿宫内死亡。根据美国1999年ART年度报告,获得临床妊娠(超声下见到卵黄囊)却无活产的百分比随着女性年龄的升高而升高:患者年龄小于35岁为14%,35~37岁为19%,38~40岁为25%,大于40岁为40%。2007年Farr等研究显示,美国1999—2002年通过IVF-ET获得妊娠并观察到胎心搏动后,年龄小于33岁、33~34岁、35~37岁、38~40岁、41~42岁和大于42岁的妇女自然流产率分别为9.9%,11.4%,13.7%,19.8%,29.9%和36.6%。根据2007年美国CDC报告,38198个ART临床妊娠周期的流产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年龄小于35岁流产率为14%,40岁为28%,44岁为59%。即使近10年来IVF治疗方案有改变和更新,但其对流产率的影响很小。本中心2003年1月—2010年1月的ART临床资料结果与其相似。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组:小于等于34岁组(n=3915)、35~37岁组(n=994)、38~40岁组(n=437)、41~42岁组(n=153),大于等于43岁组(n=93)。结果表明5592个IVF/ICSI治疗周期中,5组取消周期率分别为6.1%,7.0%,12.1%,17.6%和20.4%,5182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7%,41.1%,23.4%,19.0%和8.1%,着床率分别为29.2%,22.3%,11.4%,9.2%%和4.5%,早期流产率分别为7.3%,11.6%,23.6%,20.8%和33.3%,继续妊娠率分别为39.9%,31.8%,16.7%,13.5%和4.1%。
可以看出,年龄偏大的女性生育能力不断的减弱,其流产和死胎的几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递增。同时如上文所述,由于男子更多地被要求在经济上为家庭做出贡献的关系。女性的责任就变成了生和育,除了要负责生下健康的后代外还需要将后代抚养成人。
这就导致大龄女性更不能被育龄男性选为妻子。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除了负责日常家务外还要面对不断成长的孩子,而让越来越“熊”的孩子面对差不多到更年期的女性,那一定是一场“战争”。
不过就算是有着如此多的困难,本文开头的那位新郎却顶着各种压力,并对新娘说“你每一次的拒绝我,都让我痛得撕心裂肺”。可见他已经预想好未来的路线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这里笔者恭祝新郎新娘日后幸福。
资料来源: 凤凰历史
Copyright ©2024 Big Data - All Rights Reserved | Data Powered By BIG DATA | Designed By 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