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is here
  • 联系我们
  • 生意交流
  • 社区服务广告
  • 服务
  • 关于我们
  • 主页
     人间大观园

    从历史数据分析按凯恩斯思想看中国目前经济政策


        
          
            

             2024-10-20       加拿大瞭望

             

     



             

      按照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其核心主张是:当总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如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进而带动企业投资与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复苏与增长。这一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缓解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也为中国从目前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向内需驱动的模式转型提供了参考。

     

    从历史经验数据来看,中国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约合5656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样,美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后也大规模支出,向家庭和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使得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表现突出。然而,两国在应用凯恩斯主义思想时也表现出了差异,尤其是在经济结构与长期发展战略方面。

     

    中国的政策并非完全对立于凯恩斯主义,而是更多地基于供给侧改革

     

    中国政府的经济思维并不仅仅局限于通过刺激消费拉动增长。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内需能够支撑长期增长,但中国政府认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于“中等”阶段,还未完全实现“全面小康”。因此,长期的经济增长需要依赖科技投资和结构升级,特别是通过引导资金从房地产等低效部门转向科技密集型制造业,以创造更多高薪工作和提升生产效率。这样,供给的提升将最终反作用于需求,形成供需联动的良性循环,这与凯恩斯理论强调需求驱动的路径有所不同。

     

    从实证角度来看,中国政府认为2008年的大规模刺激措施虽然短期内有效促进了增长,但也带来了过度的债务扩张和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因此,重走这一老路是不可取的。

     

    此外,国际社会虽然频繁警告中国债务水平过高,却又呼吁中国扩大举债以刺激消费,这种观点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相反,美国政府疫情后的大规模财政支出虽然支撑了短期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急剧上升和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恶化,这种副作用也应当引以为戒。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目标

     

    从国家安全和战略角度出发,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的核心经济目标已不再是追求最高的经济增长率,而是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科技实力强大的经济体系,以应对外部封锁和制裁的潜在威胁。具体而言,中国正在通过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预计到2026年,高科技行业产值将占GDP的19%。加上电动车、电池和太阳能等新兴行业的贡献,相关领域的产值将占GDP的23%,从而弥补房地产行业占比下降所带来的缺口。

     

    总之,期待中国政府推出类似“火箭炮”式的财政刺激政策是不现实的。这种“大规模支出”的设想更多是一种愿景,而中国当局的实际优先事项是解决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问题,同时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经历一段结构调整和去杠杆化的“阵痛期”。如果经济增速显著低于预期,政府可能会采取适度的刺激措施,但其核心策略仍将集中于供给侧改革,而非需求侧的“大规模福利主义”。

     

    对于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理解当前中国政策的意图并非通过大规模刺激加速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微调”和“风险管理”来稳定经济。如果误判形势,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损失。

        

        

       

                        加拿大数据图书馆





    返回主页

Copyright ©2025 Big Data - All Rights Reserved | Data Powered By BIG DATA | Designed By 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