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8 加拿大瞭望
想像自己进入高龄,身体活动越来越不方便,但身边却没有一位子女可以时时陪伴在身边,不想造成大家的麻烦,又不想与家人分开入住安养机构,这时还有哪些选择呢?
镜头拉到了荷兰,早在10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为社会上的老人谋取福利,将其老后的住宅、生活设想得十分周全,运用各种不同的模式,体现共享、共生的老后住宅概念,让每个人都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跨代屋:和爷爷、奶奶当室友
都会区的房价居高不下,并不只限于亚洲国家,这样的现象,可说是全世界共同的走向,就连租金也不容小觑。
为了减轻年轻朋友们的负担,两年前,位于荷兰的一座小镇代芬特尔(Deventer)其中一家养老院(Humanitas retirement home),率先做出了楷模。
院长西普克斯(Gea Sijpkes)因为受到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份报告发表:
“社交上的隔离与孤独感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便提出了交换计划,让学生每个月,利用30个小时的时间,陪伴院内的老人一起吃饭用餐、聊天、看电视,或者教他们一些新的事物,例如用电脑、科技产品等,即可换得免费住宿。
这样的模式,不仅为老人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不再枯燥乏味,身心得以更加健康;同时亦可解决年轻朋友的经济问题,并从和长者的交流中,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形成一种无代沟的互动模式。
目前养老院与附近6所大学合作,大学生与160位老人共居在此。唯一的条件是不影响对方的生活作息,学生可以在院内自由活动,也能带长辈出门散步、逛街购物;透过互动老人还学会了Facebook、Line等通讯软件,或是e-mail的撰写与回复,与从前的老友搭上线、互相联系、保持关心。
像这样同住在一个屋簷下,却没有像在家中与子女、孙子住在一起的压迫感,同时还能结交到年轻的朋友。此项交换计划的成功,也让荷兰多家养老院纷纷提出类似的计划,以及义工招聘。
终身公寓:做自己的主人
荷兰Humanitas管理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是人道医疗学者的Hans Becker于2017年底提出了一项理论:人们应该以追求生活中的快乐为主,当有一天,我们纷纷老去,可曾想过自己会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
大家不应该忽略想要得到快乐的内心,反而应该保持着这样的态度,追求往后的居住品质。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Humanitas便开始经营所谓的 Apartments for Life(老人公寓),更发展出每个公寓独树一格的特点,吸引了外界不少公寓来与居民共生共存的模式,例如:美术艺廊、记忆博物馆、小型动物园等,竭尽所能的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Hans Becker强调,自己身为领导者,他希望老人公寓的居民们,能够做自己的主人、养成大家庭思维。
这样的概念类似老人住宅,若哪天身体出了状况,也会调整社区中的医疗与照护资源,注重“活到老,住到老”的理念;居住者不必因为失能、失智就得面临被迫离开的命运,强调以“终身公寓”设计为主轴,创造出一个通用的生活空间以及营造的设计方向。
目前,鹿特丹有15座终身公寓,包含社会住宅以及可以出售、出租的房子,约有2500位住户。Hans Becker认为,虽然没有人能抵抗衰老、身体机能变差,但良好的居住品质,最能够赋予长者们自主的能力,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WoZoCo老人公寓:政府对长辈的贴心
位于阿姆斯特丹的WoZoCo老人公寓,是由当地知名建设公司“MVRDV ”,受荷兰政府委托,打造的低成本公共国宅,总占地7500坪、100户,周围环境清幽、交通便利,一个月租金约1000欧元。
由于100户的设计在阿姆斯特丹属于高密度的住宅,政府也希望能保留周边的绿化环境,屋内得提供给长者宽敞、无障碍的空间,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上,所有长、宽、高都需要纳入考量;狭长的设计让每个房间都接收得到阳光,进而减少的暖气的运作、达到节能减碳效果。
而屋外彩色阳台设计,则是考量想为居住者带来每天缤纷又喜悦的心情。
缔造理想的老后宅
从荷兰的案例中,不难看出政府与在地学者对长者未来居住生活的关照与期望,运用简单、互相互助、共享的模式,让居住者保有自由打理生活环境的本能与机会,因为这正是一个快乐的来源。
来源:联合报
Copyright ©2024 Big Data - All Rights Reserved | Data Powered By BIG DATA | Designed By Vincent